任何一種新事物的誕生注定會改變使用者。
在「摸魚」或者「躺平」的時候,我們常常用這句話為自己找借口。從蒸汽機的工業革命到計算機的數字革命,技術的進步確實讓人類在某些方面越來越有躺平的資本。作為最有潛力成為下一代平臺的 AI 技術,它會讓人類變得更懶嗎?
似乎是這樣的,但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根據《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前沿》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,當人類與 AI 和機器合作時,他們真的會「摸魚偷懶」。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Cymek 稱:「團隊合作既可以是一種祝福,也可以是一種詛咒?!挂虼耍?AI 時代,人類最大的危機不是被機器取代,而是「懶到退化」
人機合作危機早已發生
事實上,在實驗室之外,人機合作導致的「墮化」早已經在現實世界中出現。在自動駕駛領域,有一個與「社會惰化」相似的現象,叫做「自動化自滿(Automation complacency)」,典型是由于有了自動化輔助而分心。
2018 年 3 月,在美國亞利桑那州,配有安全員的 Uber 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一位騎自行車的人。警方的分析發現,如果安全員一直看著道路,安全員本可以在受害者前方 12.8 米處停下來,并避免悲劇。
特斯拉經常成為美國媒體和監管機構關注的對象,主要是因為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事故。一個常見的情況是,特斯拉駕駛員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會睡覺或玩游戲,并因此卷入致命的車禍。
在當前人工智能的熱潮中,關于機器取代人類的預言越來越接近現實。有人認為機器將服務于人類,而另一方則擔心人類可能會不小心創造出邪惡的事物。
現在,人類與工具的關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。所有工具的出現實際上都使人類變得更懶了,比如掃地機器人讓人們不再需要清掃房屋,手機讓人們不再需要記住電話號碼。
然而,AI技術與以往的技術不同之處在于,它將更多的思考和選擇工作交給了AI,而后者基本上是一個黑箱,這更像是一種思考自主權的讓渡。當人們將開車決策完全交給自動駕駛系統,將醫療診斷全部交由AI系統時,潛在的代價可能與記不住電話號碼的代價完全不同。
當人們將思考和判斷的權力交給機器作為參考時,社會惰化和自動化自滿的問題也可能潛伏其中,并可能隨著任務的重復而成為一種慢性毒藥。
